自“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纳溪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锚定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增强普法实效的核心目标,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普法工作格局,为高质量建设现代生态新城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高位统筹,织密普法“责任网”
纳溪区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印发全区“八五”普法的纲领性文件《泸州市纳溪区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构建“区委、区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基层落实”的三级责任网络,并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完善责任体系,将普法任务细化到岗、明确到人。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法治建设重大事项。16支宣讲队伍、1048名“法律明白人”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开展普法宣讲。积极推广“法治账图”,实现普法责任清单化和可视化,确保各项工作清晰有序、落实有力。
精准发力,深耕普法“责任田”
纳溪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将其作为领导干部学习的核心内容,邀请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市委党校专家教授在全区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上进行讲授,全区各镇(街道)、部门(单位)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宣讲、培训、学习300余场(次),覆盖1万余人次。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普法,组织5787名公职人员开展学法用法活动,筑牢依法履职根基;打造10个沉浸式法治教育基地,有效满足各类群体需求;开展各类专题校园普法活动200余场(次),引领全区师生厚植法治素养;大渡口镇、纳溪区司法局被评为市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2名法治素养观测员动态跟踪公民普法实效;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区各部门(单位)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500余场(次),覆盖20万余人次。
创新形式,打造普法“新亮点”
在大渡口司法所建成长江生态保护主题法治园,依托麒麟公园升级打造长江生态保护主题法治园,多方投放法治公益广告,致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法治风景线。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常态化开展法治实践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普法互动。结合特色活动、特殊节点拍摄《宪法伴我一生》《银杏树下狗惹祸》等18期法治短片,借助“法润云溪”公众号推送典型案例78个,让普法宣传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真正实现接地气、聚人气。
普治并举,构建法治“共同体”
成功创建市级基层法治示范单位17个,6个村(社区)获评全国、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与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共建的“满天星”法治人才工程荣获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强党建、亮底色、比发展”党建百佳案例一等奖。全区培育1048名“法律明白人”、132户学法用法示范户,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援助2033次、为30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设立家事法庭,切实维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通达基层末梢,真正让法治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共同体”。
下一步,纳溪区将“靶向破题”推动普法工作提质增效,聚焦薄弱环节优化供给,发力新媒体矩阵建设,着力构建“全面普法+科学评估”闭环,持续校准工作方向,推动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