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纳溪区法院立足司法职能,积极融入辖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系统整合、源头化解”为抓手,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注入法治动能,通过规范化协作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让公平正义可感可及。为展现纳溪区法院参与综治工作的实践与成效,特推出“泸法麒麟·‘综’有‘法’子”专栏,通过实际案例、创新举措等,讲述法院如何与各方协同发力,破解治理难题。
为切实防范民转刑风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近日,纳溪区法院将巡回审判“搬”进综治中心,围绕一起刑事附带民事纠纷案,将“治罪”与“治理”有机结合,涵盖调解、庭审等内容,为全区人民调解员开展了一场超有“料”的培训。全区各镇、街及调解委员会近70余名调解人员参与观摩学习。
针对一起刑事附带民事纠纷案件,纳溪区法院本着“案结事了”原则,在刑事审判程序推进的同时,委托纳溪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该案的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
调解现场,调解员从情理、法理多角度出发,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疏导,促成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调解协议。
协议达成后,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承办法官当场启动司法确认程序,进行了听证,依法审查调解协议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并出具民事裁定书,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让受害者吃下“定心丸”。
被告人当庭兑现了部分赔偿金额,被害人出具了谅解书。
“现在开庭!”
随着法槌敲响,案件庭审规范有序开展,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逐一推进,近70名调解员全程观摩,直观了解“民转刑”案件的司法处理流程。
考虑到被告人已与被害人达成和解、赔偿大部分损失并取得谅解,法院综合案件情节,依法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原来小纠纷不及时化解可能引发大问题,这场庭审让我对‘依法办事’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观摩结束后,一名调解员感慨道。
庭审结束后,纳溪区法院易正平法官结合典型案例与审判经验,以《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的对策与建议》为题,深入分析“民转刑”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危害,从源头预防、矛盾排查、法治宣传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呼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定期报告制度,对各类矛盾纠纷坚持早发现、早治理、早解决,将“民转刑”案件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纳溪区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林万泉围绕“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调解”,从损害赔偿中死亡赔偿金与伤残赔偿金的法律规定入手,讲授刑事附带民事“两金”赔偿调解工作的原则与方法,重点讲解赔偿标准、调解技巧,让在场调解员深刻理解“调解是一门艺术,更是责任与担当”。
“通过庭审观摩,认识到民间矛盾如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可能引发刑事纠纷,同时直观感受到调解的力量,两位培训老师各有侧重,有理论有实操!确实受益匪浅!”
“庭审‘零距离’!调解‘真功夫’!培训‘见实招’!超赞!”
参与培训的调解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指导,能有效助力日常矛盾化解工作。
下一步,纳溪区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凝聚更多法治力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绘就纳溪“良法善治”新“枫”景贡献司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