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生效裁判文书内容的有效履行,纳溪区法院“百日攻坚”专项执行行动持续发力,以强化执行力度、精准执行举措破除“法律白条”,将公平正义稳稳送到群众身边。
早年,李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同村好友赵某借款,约定还款期限到期后,经赵某多次催要,李某始终拖延不还。赵某无奈诉至纳溪区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就还款方式与利息计算等达成一致。然而到了约定期限后,李某再次失信,赵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向李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督促其限期履行义务。没想到,李某竟更换手机号“玩消失”。法官穷尽调查手段,发现李某名下仅有一辆小汽车可供执行,随即查封该车辆(但未处于法院实际控制中),并依法对李某发布限制高消费令。
近日,“消失”的李某突然与赵某一同来到法院,还携带了2万元现金。本以为案件能顺利了结,李某却态度强硬,声称只愿支付本息,否则“一分不多出”。
面对其拒不执行的态度,执行法官当即释法:
“生效法律文书具有法律强制力,公民应当自觉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不容讨价还价。你现在的行为已经涉嫌构成拒不履行行为,根据最高法的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对你进行司法拘留,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届时法院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即便如此,李某仍拒不配合,法官果断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眼看司法警察现场亮出手铐,李某才妥协,将现金交给赵某。赵某念及同村情谊,主动表示愿意放弃部分权益,提出李某再补1万元即可了结,却遭李某拒绝。
就在执行法官核查李某随身物品时,发现了车钥匙。李某见状神情紧张,忽而说要开车筹钱,忽而说车上有家门钥匙,种种反常让法官推断——车上或许藏有现金。
果不其然,眼见法官准备出具扣押裁定与搜查令,李某急忙坦白后备箱有钱,愿以现金履行完义务,请求执行法官不要对其采取拘留措施。法官当即致电已离开的赵某,赵某表示愿意放弃部分权益。最终,赵某收到剩余款项,这起借款纠纷终于执行完毕。
执行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一头连着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头关乎司法的权威与公信力。纳溪区法院将以“百日执行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严厉打击规避、抗拒执行行为,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有效促进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让生效裁判掷地有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