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地处连绵的乌蒙山区,山路四通八达却蜿蜒曲折,路途远、通勤难、来回跑等问题,困扰着山里的群众。
“我们多跑一里路,乡亲们就少翻一座山”“他们出来办事不方便,我们的人就走进去帮忙处理”……今年以来,古蔺县将政务代办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将非贫困村、普通农户纳入帮办代办的范围,构建起“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小组代办点”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办事“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在家就能办成事。
截至7月,今年古蔺县“全域代办”累计为群众代办事项4万余件,占全县同期政务办件总量的40%。
8月11日早上8时,黄荆镇原林村的雾气还未散尽,代办员林钞已经挎上帆布包,骑着摩托车出门了。原林村是距离黄荆镇政府最远的村,村民到镇上办事往返要2.5小时。当天,他要把村民王汉均的慢性病证送到家里,顺带帮沿路的村民取快递。
今年,原林村将便民服务点建到群众家门口,构建了“1个村级服务站+6个组级代办点”的服务网,13名代办员全天候响应。“村里现在80%是老人和孩子,有的确实没有智能手机,只能线下办理。很多时候,我一脚油门的事情,就可能让好几个人少跑路。只要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我顺路就办了。”林钞说,这6个代办点像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大山褶皱处,原林村13名代办员的手机号成了这里的专属“民生热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在田间地头、农户家里,一件件看似微末的小事,都有这些代办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原林村“全域代办”98%的满意率,体现在151张养老保险认证的笑脸上,也藏在130户家庭对生活的信心中。
“我认不得字,耳朵也不好,以前我还能走到政府办事,现在走路不方便了,多亏有你们上门帮忙。”8月13日,在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向阳村,代办员熊春花正在为85岁高龄的老人侯学芬进行养老保险认证。侯学芬是苗族老人,平时只说苗族语言,因为行动不便、视力不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子女又长期在外务工,每年的养老保险资格认证成了她的一个大难题。熊春花得知后主动上门服务,按照认证步骤帮助老人在家进行了人脸识别、信息核对,及时帮她办好了所有手续。
“在大寨苗族乡,有不少这样的老人,我们交流时只能用苗族语言交流,沟通是个大问题。”熊春花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从帮忙盖公章到管其“冷暖”,这张服务清单虽然越拉越长,心却越贴越近。
目前,古蔺县的218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均下沉到全县2185个村(居民)小组实行代办。全县有2000多名代办员,大多由村组干部兼任,既熟悉村情民意,又掌握办事流程。为村民们代取快递、帮商超和农家乐代填年审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在蜿蜒的山路上,一个个穿梭的身影,正化作乌蒙山深处最动人的风景。
(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