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观点 > 法学调研 >
四川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简报
www.luzhoupeace.gov.cn 】 【 2023-12-14 15:00:35 】 【 来源:四川省法学会

  12月2日,四川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2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A3-108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四川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承办,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实证法律研究所协办,年会主题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诉讼制度改革研究”。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洪辉,四川省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四川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吴卫军出席会议,四川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来自多省市的法院、检察院、律所、证券业、仲裁委等单位特邀嘉宾和学校师生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院长邓中文主持。


  王洪辉致欢迎辞,他详细介绍了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发展历程、突出优势、荣誉成果、师资力量等,对本次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王洪辉指出,四川省法学会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四川的重要力量,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在省内具有极强影响力,特别是以会长左卫民杰出教授为代表的刑事诉讼研究团队在全国影响广泛,是四川省高水平法学研究的代表,本次年会以交流成果、碰撞思想、凝聚智慧、助力法治为方向,对于促进四川省诉讼法理论与实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吴卫军作2023年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工作总结并就2024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吴卫军指出,在四川省法学会的领导下,四川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23年度在加强政治引领、深化诉讼法治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左卫民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刑事诉讼现代化:历史与未来”作主旨报告,从性质、目的、宗旨、内容、路径、实践效果和发展过程等方面对旧式刑事诉讼现代化和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作出区分,同时指出,未来我国刑事诉讼现代化应向更加自主化、科学化、数字化和国际化迈进,更加突出公平正义、求真务实、理性高效、实现组织和“人”的现代化等特征。为此,要求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理念、制度、主体、行为等要素完成全方位的优化与提升。


  会议的第一单元的报告主题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智慧司法建设研究”,由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马静华主持。来自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莫皓作了《论AI法官运用的制度冲突及其调和》的报告,来自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的刘煜宇作了《未成年人抚养费执行活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构建研究》的报告,来自彭州市人民法院的赵娜作了《法院信息化建设“进”与“度”之平衡探究——以S省C市为例》的报告,来自武侯区人民法院的刘玉婉作了《审辅事务集约管理改革的“审辅衔接”路径研究——以A省C市W区“审务中心”为研究样本》的报告,来自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王坤作了《法官助理“三阶层”养成机制研究》的报告,来自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的陈昶作了《面向诉源治理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的困惑与解惑——情理法融合治理的分析框架》的报告,来自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检察院的朱建华作了《审视与突围:数字检察中模型化监督的优化路径》的报告。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周洪波,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主任罗毅,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阎朝秀,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符尔加,四川衡平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珂、罗宁,作为评议人对第一单元的主题报告作出精彩点评。


  会议的第二单元的报告主题为“完善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由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汤火箭主持。来自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马瑞跃作了《民事庭审优质化之独白性反思与商谈化进路——基于商谈法哲学思辨》的报告,来自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的李冯作了《个人金融信息民事公益诉讼的路径探究》的报告,来自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的许世强作了《民事诉讼中区块链证据风险的全流程辨识与系统性规制——基于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的991份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考察》的报告,来自资阳中院、乐至县人民法院的唐玲玉作了《普通程序独任制规范适用的实证研究》的报告,来自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的刘秀明作了《民事案件异步审理:价值、问题与规则构建》的报告,来自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代天钰作了《论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及其矫正路径》的报告。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张邦辅,四川省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蓝冰,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教授梅达成,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平,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成珊,作为评议人对第二单元的主题报告作出深刻点评。


  会议的第三单元的报告主题为“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由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全亮主持。来自四川大学法学院的韩旭作了《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法治现代化期待》的报告,来自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杜茜作了《中国式司法语境下跨境刑事司法协作改革实证探究》的报告,来自新都区人民法院的李静作了《帮信案件“赔偿”适用分歧之理性思辨与规则建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46条之适用延展》的报告,来自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的林慧翔作了《规范语境下证人出庭“三要件”的解释》的报告,来自贵州毕节市人民检察院的戴兴栋作了《网络犯罪治理视角下刑行衔接的理论价值与司法运作》的报告,来自四川大学法学院的林健星作了《“不准许撤回起诉”机制:功能、反思与展望》的报告。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袁志,四川警察学院法学系教授张颖,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蒋健,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副教授康黎,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陈霞,作为评议人对第三单元的主题报告作出精彩点评。


  闭幕式由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志主持。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兰荣杰对本次年会作了系统总结,同时,对各参会人员的支持和会务组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年会共收到来自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等多省市理论界、实务界的学术论文326篇,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论文15篇、二等奖论文21篇、三等奖论文38篇。本次会议经过精心筹备,议程全面,成果丰硕,取得了圆满成功。


  


编辑:刘瑶
中国共产党泸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