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蔺频道 > 他山之石 >
内蒙古自治区“枫桥安睦隆”工作模式,打响了“千里草原安睦隆”平安鄂托克品牌
www.luzhoupeace.gov.cn 】 【 2023-11-23 15:46:24 】 【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安睦隆”是蒙古族牧民见面时的问候语,蕴含“平安、和睦、兴隆”之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因地制宜,探索“千里草原安睦隆”农牧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了旗、镇、村三级体制再融合、功能再聚合、资源再整合,推进了农牧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筑牢祖国北疆的安全稳定屏障。

优化资源配置

守护草原平安

全过程构建警务保障,筑牢平安家园。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地广人稀的牧区和流动人口众多的厂矿门口都组建了流动警务室,配备双语民警在草原上流动巡逻执法,深入农牧民家中开展安全防范宣传、便民利民服务、情报信息收集、案件调解查处、人口信息采集、组织基层防范警务等工作。据统计,苏木镇流动警务室已累计行程320多万公里,解决群众求助11000余起。

全领域实施智治工程,建设智慧农牧区。建设公共安全视频专网、云数据中心、高清探头,加大重要部位、复杂场所和农牧区薄弱地区公共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面,特别是在农牧区主要道路口和各嘎查村部装备了4.3万个治安监控探头,数据横向延伸到全旗近40个部门,纵向拓展到2个园区、6个苏木镇,实现了视频资源互联互通的全覆盖格局。

全方位培育网格体系,实现精细服务。以苏木镇为“桥梁”,建立从旗到社的四级基层综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依托嘎查村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以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对基层党组织网格、政法综治网格等各类网格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各项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全旗6个苏木镇共聘用专兼职网络员1789名,每年安排网格化工作经费和网格员劳动报酬608万元。

着眼体系完善,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努力构建以基层组织为基础,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调解网络体系。在全旗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22个社区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形成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调解网络;全旗97个嘎查村(社区)配备了“一村一法律顾问”,为有效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提供人才支持,在协同调处中提高基层调解员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深入推进“两所联动”,在整合干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嘎查村(社区)干部等法律服务力量的基础上,实施以派出所、嘎查村网格力量互相融合的警网联动共治模式,把治保会建设作为维护农村牧区稳定的重要措施,把排查调处纠纷和法律服务的阵地前移,并大力推行由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和法律顾问组成的“两长一顾问”人民调解工作,参与疑难、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极大地方便了辖区群众。2022年以来,通过“两所联动”化解草牧场矛盾纠纷52起。

聚焦矛盾化解

促进社会和谐

多元互动解纠纷。将相关行政机关、群团组织、社会力量,与旗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等解纷机构进行有效整合,共同建设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平台,推动信访诉求、矛盾纠纷从“只受理不办理”向“受办一体”转变。鄂托克旗苏米图派出所立足辖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警力相对有限、牧企纠纷较多的实际,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治本之策,创新提出了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一支队伍、创新一个方法、打造一个平台的“五个一”“枫桥安睦隆”工作模式,打响了“千里草原安睦隆”平安鄂托克品牌。2019年11月,苏米图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此外,全旗积极打造“枫桥安睦隆”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具体由基层苏木镇党委牵头,政法委员负责,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派出法庭等力量,依托治安保卫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义警”等群众资源,组建“枫桥安睦隆”工作团队,开展网上网下群众工作,综合运用法律咨询、上门调解、远程调解、巡回审判等方式,有效破解“辖区面积大、群众居住散、牧企纠纷多”的乡村治理瓶颈,真正做到“调解在先、诉讼断后”,推动“诉源治理”在牧区落地见效。

组团接访化矛盾。由基层苏木镇党委牵头,政法委员负责,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派出法庭等力量,依托治安保卫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嘎查“义警”、乡贤能人等群众资源,组建“枫桥安睦隆”工作团队,整合资源,组团下访,深入田间地头,各家各户,与农牧民面对面交流座谈,综合运用法律咨询、上门调解、远程调解,从被动接待“上访”向主动上门“下访”转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掺杂着历史、政策性等因素,比较复杂。通过不断完善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创新多方联动的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加强对调解仲裁人员的培训,夯实基层调解力量,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综合运用法律咨询、上门调解、远程调解、巡回审判等方式,努力把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破解“辖区面积大、群众居住散、牧企纠纷多”的乡村治理瓶颈,真正做到“调解在先、诉讼断后”,推动“诉源治理”在牧区落地见效。近年来,累计排查各类矛盾4800余起,化解4500余起,化解率逐年提升。

司法引领促和谐。大力推行以人民法院、综治中心、嘎查村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多元解纷的“连心法庭”建设,在每个嘎查村设立法务室,专门聘请法律顾问,推进诉讼服务向偏远牧区和嘎查村辐射,有效破解“辖区面积大、群众居住散、牧企纠纷多”的农村牧区治理瓶颈,打造农牧民群众家门口的“司法驿站”,彻底解决农牧区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吉祥草原·安睦隆”诉讼服务品牌广受点赞。完善牧区“双服务+蒙汉双语”功能,加强双语法官培养,全院双语法官13人,占入额法官总数的38%。

发挥头雁效应

助力乡村兴隆

典型带动,促进民心相通。在现有“党员中心户”的基础上,精心选树39个“安睦隆典型户”,健全完善嘎查村党支部班子成员联系服务安睦隆典型户、安睦隆典型户联系服务党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三联系三服务”管理模式,促进苏木镇和嘎查村“两委”部分服务职能与安睦隆典型户职责任务的延伸对接,让典型户真正成为政策宣讲的“宣传员”、联系群众的“服务员”、化解纠纷的“调解员”。带动一大批农牧民群众从社会治理的“对手”变为“帮手”,农牧民的认同感、村社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乡村振兴中喜系同心结。

民主示范,实现乡村善治。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载体,构建民主协商大平台,不断深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意识,推动因地制宜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三务公开”机制,规范村级“小微权力”。不断拓展村级民主协商平台,成立由村民代表、乡贤能人、回家定居的退休干部、本村籍人大代表各方面人士组成的“村坊议事会”,把“议哪些事、由谁来议、该怎么议、议的效力”制度化,有力推进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机制的落地见效,真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基层群众由“遇事发牢骚”向“议事求共识”转变。

精准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精准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嘎查村产业,精准选择实施帮扶项目16个,已投入金额3595万元。同时,大力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百企帮百村”企地合力助推消费扶贫方式,签订采购协议2.3亿元。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针对农牧民劳动力就业需求召开招聘会,提供用工岗位4300余个。2022年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万余元,同比增长6.5%,切实提高了牧民生活水平,以实际行动做到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推动“千里草原”绿富同兴。

编辑:刘瑶
中国共产党泸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