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重点工作 > 市域治理 >
【市域社会治理】系列报道①:织密微治理“群众网”,探索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www.luzhoupeace.gov.cn 】 【 2022-05-07 10:03:15 】 【 来源:泸州长安网

  编者按:泸州市开展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工作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推出了社会“微治理”泸州新样本。从今日起,泸州政法推出《见证·泸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的新亮点、新成效。

6401.jpg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果。


  织密微治理“群众网”


  探索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头。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地处川滇黔三省四县交界,彝苗汉等民族群众交错杂居。群众间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叙永县委政法委、水潦彝族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新路子。


  紧盯“神经末梢”聚焦群众需求


  “社区原有路灯全部是太阳能路灯,因为安装时间长,设备老化,天晴的时候大概有一半亮的,下雨的话百分之八十都不亮。”


  石榴籽·民心小分队在全覆盖走访时了解到此事,随即反馈至水潦彝族乡民心守护站。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水潦彝族乡民心守护站随即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社区党支部等共同努力,将原有的太阳能路灯更换为120盏交流电路灯,更好地照亮群众出行路。


  “这路灯换了后,下雨天都亮得很,晚上走路再不怕摔跟头了。”水潦彝族乡俯黔社区居民李正仁高兴地说。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市域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群众。瞄准小单元、着眼小平安、盯住小需求,从点点滴滴小事出发,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


  水潦彝族乡结合本地实际建立“1+11+56+N×30”的工作机制,即1个民心守护站、11支民心守护小分队、56个民心守护点,每个民心守护点设立N个网格,每个网格覆盖农户不超过30户,将市域社会治理的“触角”向“神经末梢”延伸。



  唱响共治共享旋律


  构建治理多元化


  “车子往右边靠一点,你的往左,一点点就够了。”这是水潦彝族乡“巡逻劝导员”赵开强在协助开展交通劝导的一幕。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共治共享,水潦彝族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通过设立“环保卫士”“安全卫士”“巡逻劝导员”等让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不断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基层治理参与感、获得感。


  这样的方式构建了以党委政府引领治理,政法力量协同治理,派驻单位联合治理,引导群众参与治理的“1+N”多元化治理模式,打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开展边界合作


  水潦彝族乡与贵州省、云南省比邻,且彝苗汉三族交错杂居,如何更好为群众提供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水潦彝族乡综治中心积极推进“守护民心”工程,紧盯土地纠纷、婚姻纠纷、债务纠纷、民生问题等重点领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常态化管理”,同时积极探索边界合作模式,建立分析研判共商、矛盾纠纷联调、平安建设联创等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综合能力,打通农村治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叙永政法委)


编辑:王先静
中国共产党泸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